mt5下载

mt5:国家外汇局在16省市试点绿色外债业务|绿色金融周报

帮助中心 2025-08-26 20:03

  

国家外汇局在16省市试点绿色外债业务|绿色金融周报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8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试点政策主要针对境内非金融企业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且专项用于支持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规定条件的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允许这类项目更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从而扩大投资绿色发展或低碳转型项目企业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同时相关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提升绿色外债业务办理便利化水平,有利于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有序聚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试点通过降低绿色项目外债风险权重并改由银行直接办理登记,以额度倾斜和流程简化鼓励企业将跨境融资投向绿色低碳项目,有望加速国际低成本资金流入中国绿色低碳项目。

  8月19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2025年二季度)。报告介绍了2025年二季度国内绿色债券发行情况以及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同时介绍了2025年二季度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包括公司信用债4只、金融债1只、政府债1只。

  在绿色债券发行情况方面,2025 年二季度,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 110 只、2,730.45 亿元,环比分别增长 57% 和 77%,同比分别增长 33% 和 147%;“投向绿”债券发行 239 只、4,424.38 亿元,环比分别增长 14% 和 32%,同比分别增长 17% 和 47%,募集资金主要流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赛道,公司信用债、金融债和政府债占据主流,发行规模与数量均显著扩张。

  在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方面,2025年二季度, 我国境内公开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预计每年可支持减排 4491.56 万吨二氧化碳、18996.46吨二氧化硫、13529.52吨 氮氧化物,节能1173.41万吨,节水458.45万吨。我国境内公开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较上一季度进一步提升,完整度得分均值为88.92分,环比上升7.56%。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增长强劲,环境效益和信息披露完整度同步提升,公司债发行数量超越金融债,反映出企业正以更高积极性利用金融工具推进绿色转型。

  8月1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碳排放配额担保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提供系统化的司法保障。

  此次出台的《意见》从争议处置、减排激励、评估监督到担保创新等多方面,提出了13条具体规定,有效破解了规则分散、风控薄弱等关键瓶颈,系统性打通碳资产金融化堵点。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广东在构建统一、活跃的碳金融市场上迈出关键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广东绿色金融的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意见》为降低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争议风险,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在省级交易平成登记后,就产生法律效力。为堵住质押漏洞,《意见》明确“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省级交易平台”双登记模式,通过交易平台实时冻结功能防止资产转移风险。《意见》还明确要加强司法服务与保障,依法最大限度维护碳排放配额质押合同效力,从严认定合同无效情形,规定了“诉前协商优先,司法诉讼托底”的维权机制,协商不成的,法院将依法支持当事人通过诉讼实现权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广东三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提供系统化司法保障。《意见》从法律层面打消了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对于无形的“碳资产”作为质押物的多种顾虑,为金融机构和企业都上了一层坚实的法律保护盾。

  8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

  在碳金融方面,《方案》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碳排放权现货及衍生品交易。研究符合监管要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跨境人民币参与上海碳排放权交易。探索个人参与碳交易的模式与路径。有效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作用,不断丰富碳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推动碳金融规模持续增长。支持将上海碳市场交易的碳资产纳入金融机构合格担保品范围。

  《方案》还对标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推动建立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互通互认机制,鼓励评级机构将有关单位自主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纳入企业信用、绿色产品评级方法。研究建立基于企业碳绩效的碳账户体系,与绿色投融资形成联动机制,推动碳定价在绿色投融资中的应用,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上海率先在全国提出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境外人民币参与碳市场交易,并提出推动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信息互通互认机制建立,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探索。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联合印发《金融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围绕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重点领域绿色金融、绿色金融资源供给出台19条举措,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区域绿色产业发展。

  《措施》包括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绿色金融资源供给和加强组织实施和配套保障等四大方面。将碳减排绩效、第三方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纳入信贷审核,建立绿色低碳项目库和转型项目库,推广绿色消费信贷与个人碳账户,鼓励金融机构为清洁能源、节能装备、储能技术、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等制定专项信贷计划,推广投贷联动,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及循环经济项目;明确对绿色信贷企业给予利率优惠,探索资源环境要素担保,支持发行绿色债券、结构性债务融资工具,丰富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推广EOD、生态产品价值、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模式,并完善绿色企业上市后备库,支持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措施》整合信贷、债券、碳金融、消费金融和上市工具,建立绿色项目库与个人碳账户,实施差异化利率与担保。政策体系完备,有望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8月22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5)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71.31元/吨,最低价69.93元/吨,收盘价较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1.77%。

  日前,渣打集团宣布为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完成超3亿美元的可持续保函银团,为其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和供应风力发电设备提供金融支持,这是全球首笔符合国际商会(ICC)《可持续贸易与贸易融资原则》标准的可持续贸易融资交易。渣打担任融资的委任牵头行、结构顾问行、代理行以及独家绿色协调行。

  2024年10月,ICC发布了《可持续贸易与贸易融资原则》,为评估贸易与贸易融资的可持续性提供了评估框架。这些原则通过提供明确、透明和一致的指导方针以及标准化的定义来减少贸易融资的“洗绿”风险,使银行、企业和投资者能够有效引导资本流向可持续和包容性的贸易融资。2025年2月,渣打集团宣布成为全球首家采用ICC可持续贸易融资标准的国际银行。通过此次可持续贸易银团的成功筹组,渣打也向其他参与行在多个市场推广了ICC的相关标准。本次保函银团获得联合赤道第二方意见书,认证其符合ICC《可持续贸易与贸易融资原则》,《绿色贷款原则》等多个标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合作不仅为“全球首单”,而且为其他中资银行及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提升了中国绿色产业“走出去”获得符合国际规范融资的能力。

  近日,广东绿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广东绿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绿色中小微企业支持公司债券(第一期)”,为全国首单绿色中小微企业支持公司债券。本期债券简称“25绿金租赁GZ01”,规模4.5亿元,期限3年,主体及债项评级均为AA,票面利率2.70%,全场认购倍数2.6倍,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为兴业证券,中证鹏元担任评级机构,绿色属性由独立评估机构认证。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设备租赁及节能减排项目。

  绿金租赁是国有控股的市政环保领域企业,业务覆盖供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沼气及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污泥处理、餐厨处理及其他废弃物处理、集中供暖等绿色产业。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债券首次把绿色融资工具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设备租赁与节能减排需求,既丰富了交易所绿色债券品种,也加强了绿色金融工具对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

  近日,南雄农商银行向南雄市某造纸企业发放1300万元转型金融流动资金贷款。该笔业务系广东省首笔造纸行业转型金融贷款,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韶关精准支持高排放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工具箱,更为区域产业升级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此次获得贷款的企业是韶关市重点造纸企业,该笔贷款能满足企业进一步低碳转型的资金需求。南雄农商银行为该企业核定2900万元无抵押转型金融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额度,其中1300万元已完成投放,切实满足了企业采购竹浆原材料及支付能源费用等经营周转需求,助力其巩固转型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笔贷款为广东出台造纸行业转型金融指南后落地的首笔贷款。除造纸行业外,过去一年多来,广东转型金融实践已覆盖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领域及钢铁、铝业、化工、水上运输等多个高碳行业。

  8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加坡举办2025中新绿色金融论坛。论坛以“点绿成金 新智共赢”为主题,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文进出席论坛并致辞。

  活动现场,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正式发布新加坡首个《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融资框架》,并举行了转型债券、绿色存款产品以及亚太区首笔蓝色存款证签约仪式。

  据悉,农业银行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投资者联盟唯一中资机构和国内首家被授予“ESG榜样示范基地”的金融机构。

  曹忠明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新两国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一致,合作成效显著,未来将继续深化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续写高质量合作新篇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中资银行依托海外分行优势,积极参与海外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将国内绿色金融经验与当地监管、市场深度嫁接,有力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接轨。

  近日,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功发行本地首笔符合《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的绿色债券,并在新加坡交易所举行上市仪式。本次债券是工行新加坡分行为纪念中新建交35周年所特别发行,两支债券分别募集35亿元人民币和3.5亿新元,承销商主要来自中新两国。分行在本地率先引入中国、新加坡、欧洲三方共同编制的《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对债券进行认证。

  据报道,该分行是工商银行在境外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同时也是本地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行,该行三年来已累计在新加坡发行6只、近30亿美元等值绿色债券。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债券的发行是中资银行在海外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的实践。债券通过中新欧三方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债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跨境可持续金融合作提供了借鉴。

上一篇:降至212%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跌至第六!那前五名是谁呢?

下一篇:21对话|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主观私募推出独立量化策略

猜你喜欢